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莆田站长网 (https://www.0594zz.com/)- 科技、建站、经验、云计算、5G、大数据,站长网!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综合聚焦 > 移动互联 > 数码 > 正文

疫后百业待兴,“新物种”如何助力农业恢复元气

发布时间:2020-04-30 17:51:09 所属栏目:数码 来源:站长网
导读:副标题#e# 历史上,每一次危机来临,看天吃饭的农民总是最先受伤。2020年初,全球爆发了有千年一遇之称的新冠肺炎疫情,农(副)产品大规模滞销问题却意外的并未重现。原来,在拼多多、每日优鲜、美菜等新型电商平台及淘宝、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的助力下,非典

1.1 拼多多上5.852亿用户“一起拼农货”:最新财报显示,拼多多去年的活跃用户增长了1.67亿达到了5.852亿,成为仅次于淘宝的第二大用户电商平台。2019年,拼多多农产品GMV达1364 亿元,相当于去年人均购买了233元的农产品;同比增长 108.9%,增长非常强劲。海量的用户和旺盛的购买力,拼多多具备消化庞大农产品的强大潜力,为农产品上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1.2 相比传统电商平台的搜索式流量模式,拼多多具有去中心化、以货找人、“直播+拼团”等独特优势,可以帮助新商家低成本找到自己的精准用户,迅速打开局面。拼农货很多合作社就是这样起步,成长起来的。2018年4月25日,拼多多上线公益项目“一起拼农货”,首批入驻的就有丰产滞销的中牟大蒜。当天就帮贫困户卖出了4.7万笔订单,共销售大蒜33.64万斤,总销售额达到55.7万元。

1.3 拼多多主推多种互动游戏,比如多多果园、多多爱消除、砍价免费拿、天天领红包等,增加了用户粘性,也为商家和品牌带来更多的流量转化机会。众所周知,拼多多用户的社交属性很强,他们也乐于分享优质好货给自己的朋友。有数据显示,通过外部链接跳转进入拼多多的流量占比在50%以上,远高于京东的30%和淘宝的15%。这将有助于品牌和商家打破用户群体的圈层,在电商平台之外获得更大的增长。

2、农人“拼”商; 拼多多正在协助更多农户,实现从农民—农人—农商的转变。以王秀梅为例,成立合作社后,参与进来的51家贫困户成功地实现了多重身份转变。他们不但像过去的农人一样通过种植农产品获利,还可以以“股东”身份从合作社获得分红和劳务收入。

以当地贫困户徐昌美为例,他将家里的20多亩绞股蓝交到平利县合作社托管,半年时间,仅卖绞股蓝就收入了3万多元。收益远超往年自己经营,加上分红和劳务收入,效益更加可观,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困境。如今的变化,这得益拼多多特有的扶持体系。

2.1 通过合作社将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,达到规模经济的门槛,具备一定的竞争力。中国人均可耕种面积小,加上农村推行承包到包,导致中国农业种植非常零散,缺乏效率和规模经济。单个农户的产品上平台,整体运营成本高不说,而且根本无法满足平台的大需求。

因此,拼多多扶持特色产业的农村成立合作社,将当地分散的农户整合为一个联合体,达到规模经济的门槛,从而降低整体运营成本,具备与其他商家抗衡的竞争力。对于贫困地区,拼多多还给予一定的免费启动资金,王秀梅他们就是在拼多多赠予的52万元帮助下成立的合作社。

2.2 中国农产品另一个大问题是缺乏品牌传统。即便是有些农产品拥有了专门的地域标识,比如烟台苹果、赣南脐橙,但也很少有知名的品牌。市场良莠不齐,结果真正的优质农产品很难从中胜出。

拼多多不但鼓励农户成立合作社,还积极帮助他们创建商业品牌。因为它深知中国农产品的现状,创建商业品牌是长期经营的必要条件,同时还可以获得一定的品牌溢价,获利更丰厚一些。王秀梅所在的平利县多多农园绞股蓝合作社,就在拼多多的指导下注册了富硒堂品牌,不但帮助51家贫困户解决了当年的销量问题,还成长为养生茶的畅销品牌,这有利于更为长久的去经营。

2.3 业务培训和平台流量资源支持,帮助解决市场销售问题。把新农商扶上了马,当然还得送一程,帮助他们早日掌握自我生存能力。平利县多多农园绞股蓝合作社上线后,拼多多派出多多大学的培训人员向王秀梅和合作社进行远程指导,帮助解决运营问题,提出优化建议,很快就让他们进入了正常轨道,产品也越卖越好。

早在2018年,拼多多的拼农货计划就推出了百亿营销资源,通过流量和营销扶持,帮助特色农产品提高曝光和销量。近年来,拼多多持续增加投入,计划在今年将农货上行团队扩充至2000人。从流量、扶持到人力,靠水果起家的拼多多,一直在做对新农人的赋能。

把过去的“散农”拼成一个整体,又从资金、流量、技能、人才等多层面“赋能”,拼多多正在让很多新农人回归到家乡。根据拼多多提供的数据显示,截至2019年,拼多多平台已经累计带动86000余名新农人返乡创业。和王秀梅一样,他们也将是未来中国乡村建设的重要的“人力资源”。

另外,今年一季度,拼多多平台新增涉农商家就超过27万,接近去年全年新增数量。这么多年过去,王秀梅这样的多多农园合作社已经达到数百个,未来将突破1000个多多农园。

三农一直被称为老大难问题,我们国家的农户分散,早年间适应中国“特色”农业产业的商业体系未成型。疫情突发事件中,拼多多为首的电商新物种平台快速走到前台,正在一点点的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。

从拼多多、微信小程序和微信群、QQ群社区团购,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,一个是需求端的变化,人不再找货,而是货找人。另一个,供需端的变化,以拼多多的动作最为明显,正在探索一种“电商+扶贫+生产组织形态”,连接分布状的农户各“节点”。为电商脱贫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。

在拼多多们解决农户脱贫问题的背后,究竟是什么让电商新物种,做到了传统电商“屡试屡败”的这件事?总结而言,是一种系统思维和战术思维的不同。时代在进步,解决农(副)产品销售问题,只是简单地+法完全不够,风浪里,还需要给农民搭建船只。

时代不同,农民致富除了术还需要“船”

4月25日,拼多多发布2019财年年报,拼多多创始人、董事长兼CEO黄峥随同年报发布了股东信,他结合疫情对大众生活的影响,对「时间」这个宏大命题谈了一些他的看法。在充满深奥词汇和数学物理公式的文章里,其实,我们可以发现,时间被黄峥很着重的提及。

我们回归到电商助农这个问题上,过去许多电商平台,给农民开“店”,让他们在网上卖“货”的做法没有错。核心的是,他们都忽略了时间的效能。农民作为触网不深的族群,从开店、销售到物流、客服,大量的新问题需要他们去思考,如果放任他们“自由”生长,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。

触网受挫,他们就会更依赖线下,这样永远无法解决线下农(副)产品供应链过长的问题,农民增收的可能性就越来越低。在农(副)产品交易这方面,只要把农民到消费者中间七八个环节全部缩减,不仅农民增收不成问题,消费者的性价比消费也会得到了满足。

有人算过一笔账:1公斤咖啡豆可以加工成100杯咖啡,按照星巴克门店30元一杯的价格来算,可以卖3000元。而同等重量的咖啡豆,却只能为农民带来10元左右的收入,连一杯咖啡都买不到。

(编辑:莆田站长网)
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

热点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