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莆田站长网 (https://www.0594zz.com/)- 科技、建站、经验、云计算、5G、大数据,站长网!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站长资讯 > 动态 > 正文

带你看分治算法之美

发布时间:2021-02-07 15:33:12 所属栏目:动态 来源:互联网
导读:今天:公司的架构师说:项目要采用前后端分离来说,vue+golang ,各位先了解一下技术栈!不要说不会用哦,目前非常流行! 确实,这几年,angular、react、vue这些前端框架非常的火,用途之广泛,有统一大前端之势! web、APP、小程序、公众号,没有不能做的

今天:公司的架构师说:项目要采用前后端分离来说,vue+golang ,各位先了解一下技术栈!不要说不会用哦,目前非常流行!

确实,这几年,angular、react、vue这些前端框架非常的火,用途之广泛,有统一大前端之势!

web、APP、小程序、公众号,没有不能做的,一次开发,多端运行!

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不了解几个前端框架,就有抬不起头的感觉了,

作为一个从业多年的老程序员,其实开始我是排斥的,一个人可以 搞定的事情,为什么非要分开,浪费人力,还要对接调试,这不是没事找事吗!呵呵,请原谅我老人对新事物接受慢,需要时间,

当我仔细思考一下,其实事物总是向好的方向发展的。

今天就看看到底有哪些优势:

1. 前后端耦合更低

前端工程师负责页面开发,前端设备兼容性,用户体验等;

后端工程师负责系统性能、扩展性、负载能力、分布式集群部署等;

分工更明晰,专业性更高。

以前流行MVC架构,不论是什么语言,都有大把的mvc框架可以用,都是一个语言搞定前后端;

比较流行的有Java的spring ,Python的django,php的Laravel、thinkphp、ci等,

如图:
 

据媒体报道,我国正在建设的首个卫星物联网——“行云工程”进展顺利,第一阶段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,并预计在2023年前后建设完成由百余颗卫星组成的“物联网星座”。

据了解,“行云工程”是中国航天科工四院旗下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计划的航天工程,该工程计划发射80颗行云小卫星,建设中国首个低轨窄带通信卫星星座,打造最终覆盖全球的天基物联网。

行云工程作为我国首个宣布自主投资建设的天基物联网星座,计划分α、β、γ三个阶段,在2023年前后完成由80颗低轨通信卫星组成的星座建设,彻底解决目前地面物联网业务因蜂窝通信网络覆盖率严重不足(陆地覆盖率约为20%,海洋覆盖率不到5%)而导致“通信盲区”难题,帮助客户实现真正的全球万物互联。

说道天基物联网,相信很多人都不太了解,但对于物联网产业的人士而言,天基物联网的建立,将有效避免目前信号传输的难题。

而在百度上,也对天基物联网提出了解释:所谓天基物联网,是指通过卫星系统将全球范围内各通信节点进行联结,并提供人-物、物-物有机联系的信息生态系统,具有覆盖地域广、不受气候条件影响、系统抗毁性强、可靠性高等特点,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。

但不可避免的是,要把数据从太空传输到地面,其难度极大,且需要布局大量地面基站,并不利于数据处理及传输。

为了更好的把卫星所采集的数据进行互联互通,研发团队在两年的不懈努力下,让“行云二号”01、02星在国内低轨星座中采用了星间激光链路技术,即在轨卫星之间可通过激光通信技术实现远距离通信,而不需要依赖地面基站的转传,从而提高通信服务的实时性。

此外,这两颗卫星还在国内首次采用星载数字多波束通信载荷,通过自主创新的先进通信协议,实现了卫星海量短数据接入,从而成为国内最早实现运营、管理、服务一体化集成的星座系统。

可以说,我国已经正式踏入卫星物联网产业之中。

海外卫星物联网计划

而在国际上,美国的SpaceX也提出了相关卫星物联网计划,即星链(Starlink)计划。

该计划在2019年至2024年间,在太空搭建由约1.2万颗卫星组成的“星链”网络,并提供互联网服务,其中1584颗将部署在地球上空550千米处的近地轨道,从2020年开始工作。

但据有关文件显示,该公司还准备再增加3万颗,使卫星总量达到约4.2万颗。2020年6月13日,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顺利完成“星链”计划第9次发射任务,用一枚“猎鹰9”火箭将61颗卫星送入太空。

(编辑:莆田站长网)
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

    热点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