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莆田站长网 (https://www.0594zz.com/)- 科技、建站、经验、云计算、5G、大数据,站长网!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站长资讯 > 动态 > 正文

无需用眼 大脑直接成像!

发布时间:2021-01-22 12:02:44 所属栏目:动态 来源:互联网
导读:通过阿里云云开发平台的赋能,不仅可断点调试 Serverless 应用,也可实时预览、查看运行时输出,不用部署即可完成功能性验证,敏捷开发灵活迭代。 Serverless 升级体验 风变科技的官网以及多个中后台系统升级到 Serverless 架构后,在某些方面感受到了明显的

 通过阿里云云开发平台的赋能,不仅可断点调试 Serverless 应用,也可实时预览、查看运行时输出,不用部署即可完成功能性验证,敏捷开发灵活迭代。

  Serverless 升级体验

  风变科技的官网以及多个中后台系统升级到 Serverless 架构后,在某些方面感受到了明显的不同:

  原有存量工程零改动直接升级 Serverless 架构,开发模式开发规范等均不改变

  部署方便,直接集成到企业 CICD 流程中

  通过阿里云云开发平台提供的 Open API,集成进公司内部独有的开发命令行工具 Rakete,实现团队内部开发链路一体化打通

  上线后无需运维,自动弹性扩缩容

  完备的日志和流量监测功能,实时掌握服务运行状态

  上线一个月,成本环比下降了 45%

  下一步,风变科技会和阿里云云开发平台深入合作,将在全站推动项目升级,彻底拥抱云原生 Serverless 时代。
 

 后来,Blanchard 的发明被兵工厂采纳,用于生产枪托,于是无论金属零件还是木质零件,都已经做到了一模一样,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能批量制造标准化零件的兵工厂。今天,世界知名的枪支制造商 Colt、Winchester、Smith and Wesson、Remington,仍然聚集康涅狄格河的低谷地区,这正是历史的印迹。

  那么,一旦有了标准化的制造流程,就能保证“到处都是一模一样”的吗?答案是,未必。

  1942 年,供职于英国皇家陆军军械部(Royal Army Ordnance Corps)的 Povey 先生接到了一个特殊任务:联系美国军火商,调查军火质量问题。当时英军的反坦克枪使用的是美国生产的弹药,但经常遇到卡壳,让前线士兵头痛不已。麻烦的是,这种卡壳没有任何规律可言。对于 Povey 来说,这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。

  Povey 到达底特律之后,仔细测量了每一批弹药,发现制造工艺毫无缺陷,每一发弹药都符合标准。于是他回报上司:弹药质量合格,不存在问题。然后,他接到伦敦的指令:那么,一路跟随弹药前往北非,一定要找出问题所在。

  于是,尽忠职守的 Povey 带着他的全套测量设备,跟着弹药奔向北非。无论是火车、汽车、轮船,他一直伴随在弹药旁边,每天都掏出他的设备,记录下当时的情况,却全无异样。那么,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?

  毫无异样的弹药在费城装上海轮,启程前往北非。当时的大西洋并不平静,海面下有德国潜艇,海面上有狂风暴雨,晕船成了家常便饭。不过,Povey 恰恰是在这种煎熬之中,找到了问题所在。

  原来,在船只剧烈摇晃时,堆放在最外面的板条箱(当时还没有集装箱)可能撞击到船舷。如果撞击反复持续,而且撞击的那一侧正好对着弹药的顶部(也就是弹头),则很有可能弹头会被轻轻“推”进弹壳之内,导致弹壳稍稍鼓起。这变形极其轻微,肉眼无法分辨,唯有 Povey 带着的精密测量设备可以发现。

  弹药到达北非之后会被分配到各支部队,因为没有人会在分配弹药时关心板条箱的堆码顺序,那么卡壳的现象自然也就毫无规律可言。

  所幸 Povey 发现了问题所在,所以解决起来也相当简单:改进板条箱的材质和弹药的装填方式,确保弹头不会撞击到箱壁发生变形。之后,困扰前线的卡壳现象自然就消失了。

  话说回来,虽然我在 IT 这种“朝阳行业”混饭吃,但总是希望从其它行业多借鉴一些经验。关于“我这里怎么就是好的”,年轻的时候觉得天经地义,看得越多,越觉得即便身处 IT 行业,也实在不该这么说话。

  “我这里怎么就是好的”,暗含的假设是“同一套程序在所有地方都应当一样”,这似乎是 IT 的“默认规则”。但是看看我们自己交付的产品,有多少能够保证“在所有地方都应当一样”呢?安装的时候有各种将就不算,安装完了,往往还要大费脑筋配置一番,这里改个参数,那里装个插件…… 每次指出来,开发人员似乎都愿意说“哦”,觉得不是大事——这态度倒很像标准化生产前的能工巧匠,许多问题对他们来说确实易如反掌,但离开他们就难比登天。

  其实真正做过就知道,即便你是能工巧匠,即便你在的行业已经有许多标准化的现成便利,要交付真正标准化的,在不同环境下都能保证“一模一样”的成果,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。

  “我这里怎么就是好的”,也消灭了新探索的可能。我经常看到不少 IT 人员(当然,也包括过去的自己),面对问题时两眼一闭、嘴角一翻:“我这怎么就是好的?”。确实,即便是在 Povey 要解决的卡壳问题里,兵工厂的人也可以振振有词,而且他们说的的确是实话,但这并不能解决问题,因为观察的领域有限,天然就排除了发现问题的可能。

  相反,如果耐下心来,不把“我这里怎么就是好的”当成辩护的借口,而是作为分析的起点,排除某个环节的可能性,往往有助于发现新领域,找到真正的问题。

  在 IT 行业,类似“Povey 意外找到海轮颠簸与弹药卡壳之间关系”的例子还有很多,比如社交网络上流行的各种故事,“电子邮件发不到 500 英里之外”,原因是“电子信号传输 500 英里时延超过 3 毫秒阈值”,“程序员泡茶会断网”,原因是“放茶杯的桌面底下贴着一台 Hub”,都是如此。每次排查这种“不可思议”的问题,都是在拓展我们的认知边界,也是在深化我们对于技术世界的理解。

  所以,下一次,如果你想脱口而出“我这里怎么就是好的”的时候,不妨稍作忍耐,改成“我这里似乎没问题,那么来,我们一起看看吧”。

(编辑:莆田站长网)
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

    热点阅读